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骨颈骨折2枚空心螺钉内固定的力学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2枚和3枚空心螺钉固定不同骨折线方向的股骨颈骨折的力学稳定性,为2枚空心螺钉临床应用及其适应证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15具国人股骨尸体标本,构建3种Pauwels角(30°、50°和70°)的股骨颈骨折模型,分别行3枚及2枚空心螺钉内固定,采用生物力学检测仪分别测定抗张位移、竖向位移、剪切位移、综合位移、缝隙距、扭矩和刚度值,评价2枚和3枚空心螺钉内固定的力学稳定性。结果:Pauwels角为30°和50°时,2枚空心螺钉内固定的抗张位移、竖向位移、剪切位移、综合位移、缝隙距、扭矩和刚度值与3枚空心螺钉内固定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Pauwels角为70°时,采用3枚空心螺钉内固定后,其力学稳定性优于2枚螺钉内固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Pauwels角为70°时,即使采用3枚空心螺钉内固定,其力学稳定性明显较Pauwels角为30°和50°时差。结论:Pauwels角为30°和50°时,2枚空心螺钉内固定与3枚空心螺钉内固定的力学稳定性相同,2枚空心螺钉内固定已能较好地维持股骨颈骨折的稳定。而当Pauwels角为70°时,3枚空心螺钉内固定力学稳定性则优于2枚空心螺钉内固定,但其力学稳定性较Pauwels角为30°和50°时弱,手术时需采用角稳定系统或者加用抗滑螺钉以增强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3.
陈斌  郑松  吴斌  刘明 《临床骨科杂志》2012,15(5):521-523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在足踝部感染性缺损创面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 6例足踝部感染缺损创面,通过清创联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面积:5 cm×2 cm~32 cm×12 cm。结果 2例发生皮瓣边缘渗出,换药后治愈。住院时间15~78 d。6例均获随访,时间3~5个月。患者皮瓣均完全成活,创面有效修复,无感染复发,足踝部功能恢复良好,能正常负重,无皮瓣溃疡发生,皮瓣外观满意。结论有效清创联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操作简单,血运可靠,应用于修复足踝部感染缺损性创面,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相关因素,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基本情况,分析几种因素与医院感染之间的关系,将所要分析的因素进行量化,将各种分析因素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将医院感染患者送检各种标本进行培养,做药敏试验.结果 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因素是感染部位与病原菌种类,监测150例患者中送检各种标本138份,检出病原菌61株,标本阳性检出率为44.2%.结论 加强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医院感染监测,增强临床医师合理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规范抗菌药物使用行为,是控制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提高医疗质量,减轻患者负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颈椎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遂良  戴嘉平 《中国骨伤》2005,18(10):599-600
目的:探讨钉棒系统经颈椎椎弓根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颈椎损伤的适应证,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4年2月共收治颈椎损伤41例,对其中不稳定型25例采用钉棒复位内固定系统经椎弓根行复位、减压、固定,男16例,女9例;年龄28~67岁,平均47.4岁。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A级7例,B级7例,C级3例,D级3例,E级5例。共经椎弓根植入螺钉116枚。观察复位情况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组病例无神经、血管损伤,1例并发切口感染,复位和脊髓压迫解除满意。随访时间9个月~2年6个月,平均2年。18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者Frankel功能评定改善1~3级。无内固定松动和复位丢失。结论:采用颈椎后路经椎弓根钉棒复位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可获得即刻复位、减压,并有良好的稳定性,适用于多柱受损和需后路复位、减压的不稳定型颈椎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应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应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18例。结果手术时间50~75min,围手术期失血200—350mL。术后16例平均随访9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假体无松动下沉,基本恢复到术前髋关节功能状态。结论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问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吴斌  郑松  蔡震海  王月丽  曾明 《中国骨伤》2017,30(8):716-720
目的:观察核心力量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和姿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自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共纳入接受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80例,分为常规康复训练组和核心力量训练组,各40例。常规康复训练组接受常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2~42岁,平均(30.5±5.2)岁;体重指数(BMI)18.2~25.9 kg/m~2,平均(23.8±2.4)kg/m~2;优势侧30例,非优势侧10例。核心力量训练组接受常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加核心力量训练,其中男31例,女9例;年龄21~45岁,平均(31.1±4.8)岁;BMI:18.5~26.1 kg/m~2,平均(24.1±2.7)kg/m~2;优势侧27例,非优势侧13例。收集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Lysholm量表评分、KT-1000测量的胫骨前移度及治疗后星形偏移平衡测试结果,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常规康复训练组和核心力量训练组胫骨前移度分别为(3.4±1.0)mm和(3.3±1.2)mm,小于治疗前的(12.1±1.8)mm和(12.5±2.0)mm(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康复训练组和核心力量训练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分别为91.8±4.3和92.1±3.9,高于治疗前的69.2±5.8和70.2±5.1(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星形偏移平衡测试显示核心力量训练组伤侧支撑和健侧支撑下肢所能到达最远的距离在8个方向上均要大于常规康复训练组(P0.05)。结论: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动态平衡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椎间盘退变的机制十分复杂,可能与椎间盘机械应力损伤、营养缺乏、炎症因子刺激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不少学者在退变椎间盘组织内检测到痤疮丙酸杆菌,认为痤疮丙酸杆菌可引起椎间盘退变。笔者就痤疮丙酸杆菌感染与椎间盘退变相关文献作一综述,并归纳总结痤疮丙酸杆菌进入椎间盘途径以及引起椎间盘退变的机制,旨在为临床治疗椎间盘退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柱术后急性感染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脊柱术后急性感染患者的治疗经过,7例患者采用清创引流,2例患者采取清创换药,1例患者采用VSD高负压封闭引流,通过以上病例总结合理的治疗方法。结果 10例患者均得到治愈,清创负压引流较单纯清创换药治疗时间短,平均7 d;VSD高负压封闭引流因治疗经验较少尚难以评价;无一例患者取出内固定。结论脊柱术后感染是一种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需高度重视;早期彻底清创是关键,结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全身营养支持是有效的方法,对于脊柱术后感染,不必常规取出内固定。  相似文献   
10.
关节镜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刚  郑松  范国民  张玉山 《中国骨伤》2008,21(10):787-788
踝关节是个高度适配的鞍状负重关节,骨折时还可同时伴有软骨、韧带和肌腱的损伤,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高。作为常见的关节内骨折,踝关节稳定性重建非常重要,但临床上仍发现部分患者虽然影像学资料显示复位固定满意,但并发后期关节炎,影响生活质量。同时部分患者骨折部皮肤条件差,切开手术感染概率高,为此,我们利用关节镜技术,进行微创手术治疗踝部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